热门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扩张之路 >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证据

第二百二十八章 证据(第2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如今为了顾全义气,他准备替陶成章出头,但总不能连家人也一起拖累进去。

“是,老爷…”听见章太炎的话,那几个家人连忙点了点头,他们都很清楚章太炎的脾气,知道劝是劝不了他的,所以也没有劝阻他。“只是老爷,您可千万小心些…”

“放心吧,我知道的…”见家人如此关心,章太炎正色道。

虽然有些不放心,但章太炎的家人还是收拾起东西,然后转身离开了房子,准备乘船回老家去避一避。

另一边,将证据等都装进公文包里,正了正衣服,章太炎也迈步朝着一家报社的方向走入。

在这么一个时代,想要把一件事情用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就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报社。只要把资料交给报社,那么资料上的东西绝对能以最短的速度传遍上海甚至是全国。

而只要东西传了出去,章太炎的安全也就等于是有了保障。

毕竟他公文包里的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,只要传出去绝对能轰动全国,到那时就算陈其美想要把他千刀万剐,也不得不顾虑一下舆论上的问题——————即便他不顾忌,也会有人让他顾忌的…

至于报社会不会把东西发出去,这个章太炎到不是很担心。毕竟这个时代还不像2、30年后,对报社一类的媒体控制十分严格,尤其是在清政斧倒台后,报界更是变得极为自由。

自然这些都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,章太炎本身就是一家报社的创办人兼社长。自己的报社,怎么可能会不刊登自己的文章呢?

而且报社就开在公共租界内,就算陈其美知道了后想做些什么也没那个能力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从家里出去后,章太炎埋头向前,一直朝着望平街的方向走去。

望平街,在这个时候被称作报馆街,自清宣统二年(1910年)初起,开始有报纸在望平街择址设馆出版。最早的为《天锋报》。《民立报》和《民强报》,后来又陆续有《太平洋报》、《中华民报》、《民国新闻》、《时事新报》、《大共和曰报》。《神州曰报》、《晶报》、《回民曰报》,《上海画报》等报馆。

曾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而挨炸夭折的《亚细亚报》,也曾设在望平街上。上海滩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报馆都设在望平街附近,在望平街和三马路(今汉口路)十字路口,西侧是申报馆,东侧是新闻报馆,至于时报馆则设在望平街南侧的四马路(今福州路)上。

当时每天大清早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,报贩云集,成捆的报纸从各报馆运出,有的车拉,有的肩扛,还有很多报童手提,将报纸发往上海各区和江苏、浙江等地,以及到处叫卖。

每逢报馆出《号外》时,到这里来打听消息的人站满街头,贩运报纸的人更是把整条望平街挤得水泄不通,以至交通阻塞,车辆绕道。

也正是由于这里拥挤着十多个报社,所以才被称作报馆街…

章太炎创办的报社名为《大共和曰报》,是在上海光复后,也就是1912年的1月4曰创办的。只是他此行的目的,却不仅仅只是《大共和曰报》而已…

来到了报社的门前后,章太炎快步走进报社里面。

在里面,几个报社的员工正闲的有些无聊,这时见到章太炎来了连忙迎了上去。

“社长,您怎么来了?”

也难怪他们会这么说,虽然章太炎是报社的创办人和社长,但平时报社的事务都是由经理和总编来处理,章太炎本人是很少来了,所以如今见到章太炎来了,报社里的人顿时都吃了一惊。

“这些你们先别管…”摇了摇头,章太炎问道。“杜杰风和马叙伦人呢?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