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科幻小说 >历史学名词解释 > 第5章 夏朝兴衰

第5章 夏朝兴衰(第1 / 1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夏朝兴衰

【组合逻辑】大禹召开涂山之会,标志着夏王朝的建立,禹后来传位于启。启通过钧台之享,确立了其统治地位。夏王朝后历经太康失国、少康中兴,传至夏桀时由于实行暴政,遭到商部落的讨伐,夏桀在鸣条战败,夏王朝终结。

夏禹

夏朝第一代君主。姒姓,继承父位而担任有崇氏首领。舜时,黄河水患严重,舜命令禹担任司空一职,负责治理黄河水患。禹日夜操劳,采取疏导为主的策略,三过家门而不入,最终取得治水和生产的成功,赢得各部落首领和部众的拥护,成为诸夏之族的最高君长。禹继续征讨三苗,营建阳城、阳翟等新都,又在涂山大会诸侯,加强了夏禹的王权。夏禹死后,安葬在会稽山上,其子夏启即位。

涂山之会

夏禹在涂山会盟夷夏各部落方国首领君长的事件。夏禹即位后,率领众多部落首领和邦国君长,继续征讨三苗,这一过程加强了夏禹的王权,巩固了夏禹在部落方国中的威信。同时,夏禹在颍水上游营建阳城、阳翟等,加强和部落方国的联系。为了进一步巩固对其他部落方国的统治,夏禹沿着颍水南下,在涂山大会夷夏各部落方国的首领君长,史称涂山之会。各部落方国的首领君长前来参加大会,对夏禹朝贡,对夏朝臣服,成为夏朝统治下的方国诸侯。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。

甘之战

夏启征讨有扈氏叛乱的一场大战。夏启即位后,由于禅让制的残余影响,有扈氏起兵反对夏启的统治。夏启亲自率兵征讨有扈氏,声称有扈氏犯了“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的罪行,夏启和有扈氏在甘地爆发大战,最终有扈氏遭遇惨败。甘之战后,夏启扫清了王位世袭的障碍,巩固了夏朝的统治,从此开启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。有关甘之战的史料很少,主要资料是夏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,保存在《尚书·甘誓》中。

钧台之享

夏朝初期夏启在钧台会盟天下诸侯的一场重要朝会。夏启夺取王位后,为了使世袭王权得到诸侯的承认,在都城阳翟召集天下的诸侯,举行盛大的“钧台之享”。“钧台”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,钧台之享既是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,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,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由此而确立。

太康失国

夏朝第三代国君太康丧失最高统治权的事件。夏启死后,太康即位,夏朝内部爆发争夺王位的内讧。太康又疏于政事,只顾享乐,导致国家内部矛盾尖锐,诸侯叛离,民众不满。当时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,利用太康渡洛水十旬未归的时机,趁机占领夏都。夺取夏朝统治圈“因夏民以代夏政”。

少康中兴

夏王朝中兴事件。寒泥杀死后羿后,大力消除夏朝残余势力,杀死夏后相,夏后相的妻子缗逃到有仍氏,生下一子少康。后少康逃到有虞氏,广泛施恩布德,积极招纳夏朝余众,积累力量,准备复国。寒泥面临内外交困时,少康联合夏臣伯靡,灭掉寒泥和有穷国,即位成为夏王,重新恢复夏朝的统治,史称少康中兴。

鸣条之战

夏朝末年商汤和夏朝在鸣条爆发的一场决战。夏王朝末期,统治者夏桀只顾享乐暴虐害民,导致外有诸侯叛离,内有民众不满,夏朝的统治日薄西山。与此同时,商国君主商汤任贤使能,积蓄粮草,训练军队,使得商国日益强大。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,积极开展灭夏的工作,逐步扩大攻势,剪除夏的势力,取得消灭韦、顾、昆吾等国的胜利。最终商汤兴兵灭夏,在鸣条打败夏军,夏桀逃到南巢而死,商朝正式建立。

禹刑

中国夏代刑法的总称。随着阶级社会的矛盾日益严重,夏朝为了巩固王朝统治,镇压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,制定了一套比完备的奴隶制法典,即《左传昭公六年》所说的“夏有乱政,而作禹刑”。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,东汉郑玄认为夏刑有大辟二百,膑辟三百,宫辟五百,劓、墨各千。《禹刑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