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我妻薄情 > 第 58 章 水灯会

第 58 章 水灯会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大奶奶这才作罢。

水灯会设在清虚观附近,无论士庶,都能进观供奉花果香烛,祈福祝祷。

从观里出来,后头就是京城的河流,附近全是河灯摊子,人们可挑选喜欢的款式,在河边放入水中,让水神化解所有灾厄。

下了马车,人来人往,彩灯辉煌。

程丹若竟有些不习惯这么明亮的夜晚,一时怔住,莫名想笑。

晏鸿之扭头,看见儿子一家三口亲热地说话,霎时失笑。

他这辈子仕途中道而阻,讲学尚可,唯治家最有心得:婚姻当以情为系,无论是自己,还是长子,都情投意合,和和美美。

“隐娘难得出来一回,有丹娘在我身边就好,你们自去,不必睬我们。”他大手一挥,干脆打发了他们三个。

晏大爷原本不放心,但晏鸿之已经大步进去,小女儿正好奇地东张西望,心中怜爱顿生,干脆把孩子抱起来:“既然父亲有三妹照顾,咱们就慢慢来。”

大奶奶面上浮现笑容,口中犹谦逊:“这合适吗?”

“父亲说合适,就合适。”晏大爷清清嗓子,垂落袖子,拉住妻子的手,“此地人多,你跟进些。”

大奶奶面若飞霞,笑盈盈地投来眼波。

一家人慢慢往里走,恩爱无限。

前头,晏鸿之与程丹若已经跨进清虚观的门。

里头可热闹极了,像大年三十晚上在寺庙抢头香的场景,人山人海。

晏鸿之年纪大,受不了争抢,示意程丹若去供花烛。

墨点早就买来一篮花果,都是道观出品,她只要负责提到神像面前,上供磕头即可。

这里人挤人,多是平民百姓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讲究些的人家,女子戴着帷帽遮蔽,贫寒人家,抛头露面也不忌讳什么。

不过,走完流程,士庶的待遇就有明显的区分。

晏鸿之能带程丹若往后走,进观里喝茶,普通人家只能离开,渴了在路边的茶棚休息,饿了在街头买两个豆沙包子。

跨过二门,空气顿时清净。

小道童引着他们走入东厢,那里已经准备好热茶点心,供达官贵人们歇脚。

“子真,许久不见。”一个干瘦的老头笑笑,“今日好兴致。”

晏鸿之道:“可是巧了,丹娘,快来拜见大宗伯。”

程丹若抬眼,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半月前八卦的主角之一,面上却不动声色,上前行礼:“拜见大宗伯。”

“哟,女弟子?”王尚书精神抖擞,也不忘招呼,“三娘,别泡茶了,来见子真先生。”

立在王尚书背后的小娘子出来,大大方方地蹲身万福:“见过子真先生。”她一面行礼,一面觑了眼程丹若,朝她眨眨眼。

程丹若没想到还有人和自己一样,不混内宅,跑到外头来的,不由对她升起几分好感,也朝她微微一笑。

“义女。”晏鸿之坐下,随口解释了句,“这就是你家三娘?果然不错,前些日子的词我也听见了,好文采。”

王三娘道:“闺阁之作,不敢当子真先生夸奖。”

王尚书却颇为得意:“我这些孙女里,独三娘最得我意。”他打量程丹若,“既然是你的女儿,可会作诗?不如以今日水官会为题,赋词一首如何?”

程丹若:“……”

“丹娘才开蒙两月,和你孙女比,你好意思?”晏鸿之怼回去。

王尚书露出矜持的笑容:“那让谢郎来也可以。”

王三娘深吸口气,忍!

晏鸿之懒得搭理他,反而道:“我们俩糟老头子叙叙旧,你们出去逛逛,别离观就行。”

程丹若现今的行事方针,就是晏鸿之不说,她能多听就多听,他开口,立即识情识趣,绝不讨价还价:“是。”

两个女孩一道退下。

屋里传来说话声:“李方平又病了?”

凉风吹过屋檐下挂着的灯笼。

王三娘主动道:“我们去后面放河灯吧。”

程丹若点了点头:“好。”

“你叫丹娘?以前没见过你。”虽然被誉为京城第一才女,王三娘却并不清高冷淡,快言快语,十分爽利。

程丹若道:“是,才认的义父。”

“噢。”王三娘若有所思地瞧瞧她,没有追问,“那你没放过河灯吧。清虚观的莲花灯做得最是巧妙,据说道长们念过经文,水神更容易听见。”

程丹若的社交本事较为一般,通常靠糊弄学接梗:“对,没放过。”

王三娘没在意,娓娓道来:“昔年太-祖定都北平,改号北京,有一游方道士路过此地,见水波婉转,金光熠熠,道是天下太平之象,遂在此地建观,供奉三清神像……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