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科幻小说 >我的一九八五 > 第一三五六章 不会讨价还价

第一三五六章 不会讨价还价(第1 / 2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1995年4月,孙健收购朝阳电池厂时,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,从1992年6月开始,悟空天使投资基金就投资50万美元给了李浩亮团队的锂电池研究项目(占股60),ATIC就在硅谷布局了锂电池领域,投资300万美元购买实验设备和材料,成立曙光新能源研究所,高薪聘任动力电池专业博士李浩亮为所长,动力电池专业博士杰西斯为副所长。

曙光新能源研究所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,研发成功锰酸锂电池技术、锰酸锂电池技术,在WIPO和CPB申请了公司发明专利,在行业引起巨大轰动。

没有人知道,孙健收购朝阳电池厂的目的之一,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进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,这是数万亿元的朝阳产业,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,作为重生者,不可能不为此做些贡献。

孙健在朝阳工业园区低价购买了500亩工业用地,注册成立了朝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(Corg)。

注册资金1亿元,按照一元一股,变成1亿股。

淘宝控股公司出资6665万元(包括技术入股1000万元),持股5665万股(奖励给李浩亮团队10股份),占股5665,第一大股东;曙光通讯集团出资2500万元,持股2500万股,占股25,第二大股东;李浩亮团队出资500万元,持股1500万股(包括奖励的10股份),占股15,第三大股东。

按照自愿的原则,朝阳电池厂原有的干部职工投资335万元入股,全员持股335万股,占股335,员工持股会成为第四大股东。

孙健邀请启先生亲自书写“朝阳牌”新商标,老人书写的“朝阳新能源,照亮全世界”的珍贵条幅,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广告词。

李浩亮等人回到京城,成立了朝阳新能源研究所;杰西斯等人留在美国,曙光新能源研究所变更朝阳新能源(美国)研究所。

1996年3月,朝阳新能源公司整体搬迁到朝阳工业园区的新工厂,管理层和科技人员都分到一套100140平的精装修电梯房,单身职工住进了单身宿舍,生活设施健全,还有4栋18层的精装修电梯房正在建设之中,普通员工在新公司工作满5年可以分到一套70平的精装修住房。

顺圆地产(京城)集团投资10亿元,规划3年内在33亩土地上建设顺圆广场工程项目,这个项目包括建设一栋38层的顺圆广场和5栋18层的精装修商品房。

朝阳新能源公司从曙光自动化总公司引进了4条电池自动化生产线,生产朝阳牌干电池、蓄电池、可充电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,用在曙光通讯集团和国智半导体集团生产的手机和电脑等产品上。

朝阳电池厂生产的朝阳牌干电池和蓄电池在80年代属于京城名牌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非常红火,从90年代初开始走下坡路,重新生产的朝阳牌干电池、蓄电池、可充电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,产品技术、质量和包装脱胎换骨,焕然一新,加上在央视狂轰乱炸,家喻户晓,上市就引起了轰动,销售火爆,产品供不应求。

1998年6月,Corg以每股净资产15元1股向全体股东配股1亿股(1比1),融资15亿元,李浩亮团队和员工持股会放弃的股份全部由淘宝控股公司负责配股。

如今淘宝控股公司持股12896万股,占股6448,第一大股东;曙光通讯集团持股5000万股,占股25,第二大股东;李浩亮团队持股1685万股,占股843,第三大股东;员工持股会持股41754万股,占股209,第四大股东。

Corg的注册资本金变更3亿元,总股本变更2亿股,每股净资产15元。

朝阳新能源公司又从曙光自动化总公司引进了6条电池自动化生产线,生产第二代朝阳牌干电池、蓄电池、可充电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,如今,朝阳牌锂电池占据国内锂电池市场325的市场份额,还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国家。

1997年1月,朝阳新能源研究所变更朝阳新能源研究院,下设朝阳新能源研究所、朝阳电机研究所、朝阳充电技术研究所和朝阳新能源(美国)研究所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